一切都剛好是我喜愛的模樣。
伊洛瓦底江雜誌社(The Irrawaddy)報導,光是過去2個月就有4629人死於疫情,尤以第一大城仰光疫情最為嚴重,由軍方掌控的緬甸國家電視台(MRTV)27日宣布,軍政府將在仰光蓋10座火葬場,平均每天可以焚燒3000具屍體。(中央社)緬甸政變後局勢動盪,英國29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警告,緬甸5400萬人口中,有一半可能在未來兩週內感染COVID-19 (2019冠狀病毒疾病)。

每日可燒3000具屍體緬甸,軍政府加蓋火葬場惹議 《中央社》報導,緬甸COVID-19疫情自7月起快速升溫,過去2個月超過4000人染疫去世,軍政府準備在仰光蓋10座火葬場,平均每天可燒3000具屍體,引起民眾不滿認為軍政府寧可蓋火葬場而非好好控制疫情。」 貧窮的緬甸自軍方掌權後陷入動盪,很多醫護人員出面抗議政變,許多醫院的能力都無法因應病例激增。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吳百納(Barbara Woodward)說:「我們應考慮如何執行決議,這非常重要。根據軍政府,緬甸迄今約175萬人已施打過疫苗,上週有一批中國捐贈的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送達,但會優先用於中緬邊界居民。法新社報導,英國為因應緬甸疫情「危急」而召開這次會議,據英方說法,自軍人2月奪權控制緬甸後,當地疫情「迅速惡化」。
這項決議要求衝突區停火,好讓COVID-19疫苗能安全配送」 他向《VICE World News》表示:「我知道我的體育抱負將會結束,因為現在的緬甸奧委是由軍方所控制,而我決定現在必須盡我所能,支持抗議者和為民主而奮鬥的人們。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18年9月8日,台北市也因對流雲系旺盛降下豪雨,東門站2號出口、行天宮站1號出口通往地下道的連通道,都出現積水情形。
他也語重心長地建議,這些水中自救的相關逃生知識,應該和防火、CPR急救等概念一樣,納入國民教育來深耕。今年6月,信義車行地下道也因暴雨而發生積水的狀況,所幸這些事件皆無造成嚴重人員傷害。邱士榮指出,人類在避難時會有「從眾性」,當前方車輛進入已經積水的地下道時,就會跟隨盲從。」邱士榮指出,過去曾發生許多悲劇,都是有人為了搶救落水者而跳下水,結果導致兩人都溺斃。
有時候遇到車輛斷電或系統進水等問題時,會發生車輛自動上鎖、車鎖變型等情形,導致無法開啟車門,因此學習逃生自救方法就非常重要。而利用橡皮艇、或是直接游泳過去救援,則是需要經由消防人員才能評估並進行,就不適用於一般民眾。

一般汽車的重心都在前方引擎處,所以當車輛進水時,往往會從車頭開始下沉。搜救經驗豐富的邱士榮,過去曾任特搜分隊長,曾參與許多第一線災害救援工作。目前中國官方公布的隧道內死亡人數為6人、一共拖出247輛車,但是據《中央社》報導,這些數字與各界估計的罹難人數及受淹車輛數差距過大,爭議難平。即使是經過訓練的救災人員,下水徒手救援也絕非易事。
其中,京廣北路隧道車輛被淹情況最為嚴重,中國的社群媒體上也流傳許多隧道、地鐵罹難者生前掙扎的影片。」 而當車輛已經落水時,邱士榮認為「保持清醒」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第一要點。台南曾針對容易淹水的下水道標示高度尺標,讓駕駛作為判斷依據。他強調,如果沒有安全的裝備及救援能力,不建議下水救援,以岸上救援方式為主。
而當雨量預測可能產生淹水危險時,就應預防性封閉道路區間。2017年6月2日受滯留鋒面與西南氣流影響,台北市在凌晨下起暴雨,位於內湖區的康湖隧道口積水達小腿肚,捷運東門站連接東門市場的2號出口人行道也出現淹水

諸如約漢娜.尼可斯、莎拉.湯瑪森(Sarah Thomason)和特倫斯.考夫曼(Terrence Kaufman)等語言學家提出針對語言傳播和融合的新理解方式。我認為應該將之與持久前線相結合,此現象相當罕見,在東歐大草原的史前文化中卻普遍得令人驚訝。
一大問題是在史前物質文化中能否偵測出史前語言的邊界。重工業的轉型催生出廣大的石油市場,也造成空汙。到西元前四二○○至四○○○年左右,生活在東歐大草原上的人群,可能已經開始騎馬,並開始靠著騎馬發動突襲並逃跑。單就這種能力,即為一大重要的進步:只需要一小群人,就能管理更大規模的牧群,並富含效率地遷徙。我介紹了人口統計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模型,此些模型敘述移民如何型塑可預測的一般人類行為,以試圖找到雙方的平衡點。以及型塑出表達個人地位和身分認同的新的有力方式。
一旦人類開始騎馬,部落征戰就無法避免。其中一大影響是將歐亞大陸從一系列不相干的文化,轉化成一個單一的交流系統。
在西元前四八○○至四六○○年間,窩瓦河中游赫瓦倫斯克的人類喪葬儀式中,馬匹就明顯出現在家畜之中。流動放牧經濟是否有可能早在顏那亞層位文化時就已出現,以及此經濟模式是否仰賴於應該在鐵器時代才開始的騎馬活動,此一問題隨即引發另一場獨立但相關的辯論。
然而,人一開始會想要養馬,是想把牠們當作食物。赫瓦倫斯克墓地和辛塔什塔馬戰車墓的出土,揭開了大草原史前史的豐碩成果。
最後,西方語言學家和考古學家大都無法理解西方大草原的敘事文化史。多數歷史學家只要列舉騎馬和最早的有輪車所引發的變遷,第一個都會想到戰爭。在青銅時代,大草原的牧民經濟是完全自給自足且獨立的。是否具備馬銜造成的磨損,可以從馬齒上是否有明顯與騎行相關的病理狀況看出。
抑或其仰賴於國家經濟,而國家經濟在鐵器時代也同樣出現在草原邊界。我之所以寫作本書即是想試著回答,這個依舊困擾許多理性觀察者的問題。
雖然所有關於此些主題的爭論仍將持續,但我覺得我們終將殊途同歸。在人們逐漸習慣將馬當作家畜之後,或許是在建立出相對溫馴的雄性血統之後,有人發現有一種馬特別溫順,便騎上馬背,這一開始也許只是在鬧著玩。
文:大衛.安東尼(David W. Anthony) 今日的印歐問題得以解決,是因為考古發現和語言學的發展一舉解開了十五年前尚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而高度分散的家庭就出一個流動、刺激的空間,年輕人得以遁逃於其中並享受性愛。
遊牧的牧民並不依賴鐵器時代國家的食物供應。古歐洲之所以在西元前四二○○至四○○○年左右瀕臨崩潰,至少部分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牠們是冬季的廉價肉源。另一個問題是西方考古學家難以忍受,東歐考古學家過分熱中將遷徙拿來解釋史前的文化變遷,此種研究方法的分歧導致西方考古學家無法認真看待東方的詮釋。
有機物製作的馬銜非常好用,銅石並用時代草原上的馬匹大到足以用來騎乘(十三至十四掌寬),大草原部落的首領在剛開始飼養牛羊時,就開始手持石製權杖,這時約當西元前五二○○至四八○○年。探討這個轉化何以發生,為本書的初衷。
薩馬拉流域的研究計畫針對青銅時代草原牧民經濟的植物學和季節性層面,發現即便是在定居的聚落當中,也絲毫不仰賴穀物的耕種。在牛羊還在等人類餵牠們喝水和吃飼料的時候,馬就可以自己度過大草原的嚴冬。
但人們很快就開始嚴肅看待騎馬這件事,並首次將之用於管理畜養的牛、羊、馬等。即便如此,我找出一條明路,讓自己閱讀過和親眼看過的東西變得有所意義。 |